本篇文章2218字,读完约6分钟

每个人对包容性增长都有不同的理解。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它可以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如果把这个概念缩小一点,包容性增长就是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地区和所有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

“两个有利于”没有异议,但人们对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有不同的理解。

关键在于政府和市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政府的作用离不开公共财政资源,公共财政资源来自纳税人的贡献,通过政府预算安排发挥作用。因此,如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和方法不明确,就很难谈论如何推进财政和税收改革。

对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途径,有三种典型的理解。

第一个认识,注重发展成果的再分配,特别强调政府的作用,国家应该提取更大比例的财政收入,并通过大规模的再分配实现结果的公平。

这种做法降低了市场的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就业不足。与此同时,如果人们过分依赖国家福利而不是自己奋斗,他们的幸福不一定很高。因此,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第二个认识是注重创造发展机会,而不仅仅是结果,努力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条件获得发展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享受发展的成果。国家适当提取财政收入和实施适当再分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根本作用。这种发展方式使就业充分、人民幸福、经济增长率高且可持续。

第三种理解是不平衡的。国家大力扩大支出,实施大规模再分配,但提取的财政收入相对较少,财政赤字长期存在。个人付出的努力越少,享受的利益越多,国际收支逆差将越来越大。

然而,天上不会有馅饼。这样的方式将被通货膨胀所平衡。结果,低收入人群和地区将变得更加困难,并陷入恶性循环。

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陷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经过近十年的政策调整,一些国家走出了这个陷阱,但它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些南欧国家是中等收入国家,但它们选择了第三条道路。由于这些国家属于欧元区,它们拥有强劲的货币,国际收支受到欧元的保护,这不一定会立即引发危机。既然“保护伞”撑不住了,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可能不得不倒退。

因此,第二条道路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正确道路。它尊重和保护市场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这是可持续的。

不幸的是,出于各种原因,第一种和第三种理解总是很有市场。

其中之一是一些政府部门过于相信自己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失衡反应过度,不相信市场自我修复的能力,立即出台干预措施,往往适得其反,人为制造波动。

在社会层面,虽然不能指望大多数人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思考,用多贡献、少获取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大多数人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赢得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当政策环境不友好时,特别是当机会非常不平等时,想少花钱、多享受福利的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舆论环境也会恶化。

第一个和第三个理解是不归路,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滑向这些错误的道路。第二是改革的艰难道路和包容性增长的道路。

中国正试图走第二条路。在谈到“中国梦”时,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共享人生发光的机会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大报告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真正做到管管理,不干预管理,真正做到让市场发挥作用。”

该计划还提出了一些具体任务,如大幅减少和合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这些都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按照“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原则做好民生工作也十分重要。“保持底线,突出重点”意味着政府不能覆盖所有的民生问题,但应该关注什么是基本需求?底线是什么?金融可以持续吗?如果我们承诺的太多,赚的不够,我们就会走第三条路,那就是不归路。

完善制度和引导舆论也很重要。一些民生政策在制度上不完善,往往没有限制,这很容易导致帮助懒人而不是穷人。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是懒惰的人。当然,有必要“引导舆论”。当舆论经常提到民生时,就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事实上,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保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

全国人大通过的机构改革方案也提出了一些方向性要求,其中财政收入是改革的重点。

包容性发展要求将平等机会、平等发展和社会正义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这些方面涉及的范围很广,往往与金融体系有关。因此,财政部门不仅要加快自身改革,完善财税体制,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改革,重点建立促进包容性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明确改革思路,提出发展建议。

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30年来,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持续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财税体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者,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与各项改革相配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根本变革,国家的财政实力也不断增强,财政状况总体健康。虽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仍然相信,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方向是明确的,我们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准备,新一轮财税改革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标题: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包容性增长中的财税改革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