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从3月27日零时起,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将分别下调至每吨310元和300元,同时将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

根据马光远的说法,很明显,公众对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比对成品油价格下调本身更加关注。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调整也可以说是曲折的,这是两年多博弈的结果。事实上,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成品油价格机制问题从未停止过。原因是以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有三大弊端:第一,缺乏透明度。以前的成品油定价原则是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但国际油价与哪种价格一致,权重如何,国内平均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的大概数字如何,从来没有披露过;二是每次价格调整考虑的因素太多,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和与国际接轨的大方向没有得到坚持;第三,22个工作日的调整期太长,4%的价格上限所要求的价格调整条件太高,这不仅不能敏感地反映国际市场的油价变化,也给国内石油巨头提供了空储油或提价的空间。

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针对上述弊端,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了三项重要改革:一是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从以前的22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国际原油市场平均价格波动4%的价格调整限额;第三,根据国内原油实际进口结构和国际市场原油供需变化,国内成品油价格所挂钩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应适当调整。同时,为避免国内油价调整过于频繁,新的定价机制还规定了不调整价格的两个例外:第一,当价格调整低于50元/吨时,不做调整,纳入下一次价格调整时增加或抵消;第二,如果国内总体价格水平出现大幅上涨或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国际市场油价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等特殊情况,需要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发展改革委报国务院批准后,价格调整可以暂停、推迟或下调。

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可以说,上述改革措施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成品油价格机制存在的核心问题,如价格调整周期过长、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脱节,价格变化不敏感。成品油价格调整周期从22个工作日缩短到10个工作日,取消4%的涨跌限制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将对国际油价变化极其敏感,中国成品油价格调整将进入正常阶段,这也是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关键一步。在这方面,此次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成功的和有针对性的。

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取得了成功。还应注意的是,在国内成品油市场垄断格局尚未打破的情况下,说现行定价机制是市场化定价机制显然为时过早。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定价机制并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成品油价格应该根据国内生产和供求关系来确定,这也意味着政府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价格本身进行调控。在这方面,即使未来价格调整周期缩短,频率加快,也不能说这一机制会完美运行。为此,发改委表示,今后,国家将每年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价格调整周期是否合适,然后做出相应的改进。

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核心,除了与国际接轨和市场化外,就是定价机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这也是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并没有触及价格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举例来说,既然成品油的价格机制是根据国际三大原油市场的价格来决定的,我们又如何能指三大原油市场的比例呢?每当进行价格调整时,外界往往以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为例,对价格调整提出质疑。在重量和所选原油品种不公开的情况下,即使周期缩短,质疑和提问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当然,从最早的完全政府定价,到2009年基于国际油价的政府主导定价,再到2013年缩短价格调整周期,进展甚微是不可否认的。多年的努力也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成品油定价选择是正确和不可逆转的。但是,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推进市场化和透明化。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要真正市场化、公开透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标题:马光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前进了一小步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