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对外资产主要是官方储备,对外负债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截至2011年底,中国69%的对外资产为官方储备,61.3%的对外负债为外国直接投资。形成这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实行以出口和利用外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模式,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体制实行宽进严出,特别是严格限制国内机构、企业和个人的资本外流。

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外部资产负债结构扭曲导致效率严重低下。低收益资产和高成本负债降低了对外开放的好处。因此,在优化外部资产负债结构的基础上,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迫在眉睫。

2012年是中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在质疑和批评声中,随着现行政策的实施和新改革措施的出台,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正在加快。从2012年前9个月的变化来看,外部资产和负债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

首先,从资产层面看,官方储备快速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占外部资产的比重降至66.7%。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一是去年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便利化措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净增582亿美元,占外部资产的比重从2011年底的7.7%上升到8.3%。其次,2011年,企业被允许将出口收入存放在国外。在去年汇率明显双向波动的情况下,这一政策为企业在海外持有外汇资产开辟了一条渠道。

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其次,从债务国来看,尽管外国直接投资仍在快速增长,但其在对外负债中的比例已降至60.7%。这主要是由于去年qfii和rqfii额度大幅增加,使得境外证券投资规模从2011年底的2485亿美元增加到3131亿美元,境外证券投资占境外负债的比重也从8.4%增加到9.7%。

2012年,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由于观点不同,可兑换改革主要是疏通和拓宽现有的跨境资本流动渠道,而不是引入新的改革措施来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实际可兑换性。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规划启动个人海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释放出积极信号;简化外商直接投资管理程序,放宽企业对外贷款和银行对外担保条件,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随着改革的推进,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性的质疑逐渐消除。过去,人们对货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存在误解,往往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与外国资本甚至投机性资本流动联系起来。货币可兑换的实质是赋予一国货币持有者在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及资产之间自由兑换的权利。从我国实际出发,主要是放松和取消对境内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外汇资产和境外资产的限制。此外,改革方法也使可兑换风险可控。

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对境外证券投资的严格限制和缺乏透明、多元化的投资渠道,2012年前9个月,我国境外证券投资占境外资产的比重从5.5%下降到5%,绝对规模也呈现净下降。相应地,外部资产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银行的外部资产上,因为虽然非金融部门持有外汇的意愿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为了增加银行的外汇存款。在国内外汇贷款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只能被动地将多余的外汇以存款和同业拆借的形式存放在国外。

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将继续推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能够承受的可兑换程度也将增加。今后的重点仍是放宽境内居民境外资产配置限制,提高境内资本跨境流动能力。特别是在证券投资领域,除了现有的qdii间接渠道外,还应开放非金融部门的海外直接投资渠道。适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着力完善qfii和rqfii制度,适当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在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提高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调控能力,以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标题:丁志杰:应放松国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限制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