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49字,读完约11分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受到法律平等保护。近年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占经济总量的一半。但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阻碍,难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不同所有制实体目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平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三个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公平竞争理论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落实“三个平等”的公平竞争理念?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长期从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研究的经济学家顾胜洲教授。中国经济时报:在所有制理论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以“三个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公平竞争理论,即保证所有所有制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这个理论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顾胜展: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三个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公平竞争理论,是在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所有制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经济辉煌得益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源红利”,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通过改革产生的“制度红利”。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第一个十年是农村农业改革创造的制度红利;第二个十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黄金十年”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十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十年。三个改革阶段创造的“制度红利”提升了中国经济的辉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改革是分阶段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旧的红利将不可避免地消失。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一个刺激市场主体活力的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创造新的红利,促进新的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六种不平等待遇 中国经济时报:为了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会遇到不平等待遇。根据你的研究,目前中国不同所有制主体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不平等?顾胜展:的确,正如你所说,尽管政府为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但不同所有制经济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2000家企业的调查,我把它们分为六类:第一,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的产品市场基本上是市场化的,但资源要素市场化却相对滞后。目前,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如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电网、电信等特许经营权、政府投资项目等,既容易又便宜。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使得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可能平等地使用要素,导致不公平竞争的起点。第二,资本要素的不平等使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营状况方面面临着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的巨大差异。国有企业更有可能在国家信贷的支持下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资金。然而,由于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机制落后、市场稳定性差、信用评级低、抵押品少等制约因素,大量民营企业经常遭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规模歧视”、“轻贫爱富”、“重公轻私”的“所有权歧视”。融资渠道狭窄使得民营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国有企业。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过去几年,国有企业支付的利率比私营企业低225个基点。此外,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投资资金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大量融资平台来分割金融信贷资源,这大大降低了民营企业的资本可获得性。第三,一些企业在一些上游行业和基础服务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获得了超额利润。生产资源的低效配置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不对称竞争”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一方面,垄断国有企业如能源、电力、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处于上游地位,经营效率低,不断将成本转嫁给下游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资本和政策优势沿产业链纵向扩张,挤压民营企业在竞争领域的生存空,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趋于恶化,遭遇市场淘汰危机。一段时间以来,利润最好的两家国有企业的利润总和超过了500强民营企业的利润总和。 第四,在竞争性行业,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有“两个门槛”,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税费负担,导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不平等。2001年至2012年,中国进行了6项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总数的69.3%;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取消和调整了37000多个项目,占原项目总数的68.2%。但是,目前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与地方政府利益关系较大的行政审批项目没有得到很大的调整。同时,行政审批腐败现象严重,由此产生的市场准入限制实际上构成了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阻碍了有效竞争。此外,在一些地方,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在竞争过程中“民营企业带着枷锁与国有企业赛跑”。统计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992家国有企业的平均税负为10%,民营企业的平均税负达到24%。第五,为应对金融危机,地方政府建立并引进了许多新的国有企业,这对民营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尤其是以民营经济活力著称的沿海地区,受到企业经营的严重影响,整体经济指标出现下滑。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国有企业的力量,把引进国有企业作为快速扩大经济总量的捷径。地方政府通过给予更多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强势地位。已建立和引进的国有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很广,其中许多以淘汰落后产能、整顿行业秩序为名,对民营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第六,在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中,对不同所有权主体的保护远非“平等保护”的目标。虽然我国宪法已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但由于私人财产权保护相关立法的滞后、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的不公平,一些地方私营企业在实际市场准入管理中受到各种限制,其财产权在运行中受到侵害,阻碍了不同经济主体依法获得平等保护。 在竞争过程中实现不同市场主体“平等地位”的三大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正如您所介绍的,这六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时,以“三个平等”为核心内容的公平竞争理论在十八大报告中被提出,这又一次让非公有制经济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真正落实公平竞争的“三个平等”理念,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顾胜抵抗: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灵魂。为了实现公平竞争,我们必须首先确保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上是公平的”,并认识到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府应该平等对待不同的市场参与者。 我认为,要落实“三个平等”的公平竞争理念,需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为生产要素平等使用创造前提条件。当前,要完善要素自由流动机制,进一步清理各种要素市场准入条件中的所有权限制条款,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的自由流动,让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要素市场竞争,在同一规则环境下获取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资源税费制度,逐步提高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标准。鉴于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应通过金融创新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使大中型金融机构与基层金融机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与政策金融并存,形成“大树”与“小草”;这里有一个多元化的金融生态系统,由大型商业银行的“大象”和小额信贷等“小微动物”组成。要放松金融管制,拓宽金融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由大、中、小银行和小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特别是建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组建,形成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门到门”金融结构。要建立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和“金字塔”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全国“新三板”市场,促进区域场外交易市场发展,使资本市场惠及中小企业。 -深化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创造不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对立面是垄断。目前,我国有少数垄断企业,但垄断极大地阻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提高了整个社会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率,挫伤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甚至造成了“恶钱驱逐好钱”或“逆向淘汰”的后果。因此,要坚持“从战略优势、从长远角度、从长远角度、从制度设计”的原则,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有效打破既得利益对改革的锁定,构建有利于各经济体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民间投资的增长活力。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进与退,做与众不同”的要求,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在进与退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寻求公有制经济和SASAC职能转变的多种新形式。有必要在垄断行业中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开放竞争领域的市场、资本多元化和分离竞争环节来增强国有经济在竞争中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打破行政垄断行业,不仅要开放,还要从整体上推进竞争模式、治理模式、财税体制、监管模式、公共服务等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分类改革,对公益性行业、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进行不同的公司治理建设,构建不同类型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高价格和高收费剥夺消费者的权利,并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造成“排挤”和排斥。进一步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政府采购要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投入,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 -依法保护包括产权在内的不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法律平等保护的法律环境。法律应当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调动和充分发挥不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每个市场主体在优化的法治环境中依法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近日,娃哈哈董事长宗在谈到民营企业时表示,公平、平等的地位可以促使企业家更有热情、更有责任感,以免被“拒之门外”,在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当前,要营造平等保护的法律环境,就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形式上的公平,还要做到实质上的公平,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鉴于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市场开发、权益保护、金融支持和创业支持,应尽快出台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措施,确保民营经济稳定发展。要严格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标题:辜胜阻:“平等竞争观”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