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8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2日晚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并被聘为文学院教授。莫言说,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将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500多人挤进了300人图书馆的演讲厅,许多人来到这里欣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风采。莫言说:“我知道每个人都想听听我对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事实上,无论是在我的家乡山东高密,还是在北京和斯德哥尔摩,我的心都很平静。”

莫言再次谦虚地说,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很多作家写得更好,他们更有资格获奖。他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将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莫言拒绝评论网上对他获奖前后的评价。他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农村出来就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村作家”。

莫言认为,好的文学不应该是清晰透明的,而应该是丰富的、复杂的甚至是暧昧的。好的作品应该让读者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变化既灵活又模糊。他愿意继续努力写这样的作品。

获得诺贝尔奖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莫言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一些人因他传播中国文化而给他颁奖。莫言认为他写作时没有想到外国读者,而只想写给自己和中国读者。他强调文学不应该是为译者写的。

他还接受了一些媒体授予他的年度“三农”人物奖,并开玩笑说他“名副其实”。“虽然我在北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亲戚仍在农村,仍在从事农业劳动,我与‘三农’的联系仍未断开。”

莫言在收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琦的聘书的同时,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所有的档案材料,包括他在师范大学学习期间的成绩单。莫言指着文件里今年的照片说:“我过去很年轻,现在头发都变白了。”

莫言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学习。1991年至1994年,他在著名教授童庆冰的指导下撰写了《超越故乡》的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莫言笑着说,“写论文比写小说难多了。我写小说一天写一万字,两个月才写一千字。”

“我知道我的硕士学位是徒劳的,我将奋斗十多年才能通过。”莫言的谦虚赢得了掌声和笑声。

莫言说,得到教授的任命最可耻的是他没有努力学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素养。最困扰他的是“当一个老师不得不说很多话的时候,他是一个不能说很多话的人。”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说话这么难,而且根据讲义容易出错,更别说我说话这么随便了?”莫言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断章取义。

标题:莫言受聘北师大教授 强调自己仍是农村作家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