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6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新世纪》(002280)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诞生于多重汇率基因。"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总有回归多重汇率的动机." 在经济改革初期,中国实行的是多重汇率制度,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遗传也是多重汇率制度。周小川表示,在价格体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为了鼓励出口,保持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进口价格与国内价格体系相适应,有必要实行明确或变相的多重汇率制度。中国很早就开始推进汇率改革。从1981年1月1日起,实行人民币对1美元兑2.8元人民币的结汇汇率,与非贸易使用的官方汇率并存,官方汇率为1美元对1.5元人民币。在周小川看来,这是一项大胆纠正汇率扭曲的重大改革。 1994年,中国宣布实施汇率一体化,并明确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特别强调单一汇率。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央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区间,通过调控市场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005年,中国再次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人民币对美元一度升值2%后,中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周小川强调,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总有回归多重汇率的动机。 其中一种情况是,当规划部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他们想鼓励一些产业,限制另一些产业,有时他们找不到有效的激励措施,所以他们可能希望有差别汇率或类似的汇率。 第二种情况是,当客观条件变化造成的结构调整压力过大时,一些行业将要求实行特殊汇率或其相应的汇率。例如,2005年汇率改革后,一些行业希望保持原有汇率。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一些行业和企业希望在汇率政策和出口退税方面实行差别待遇。 周小川在文章中还解释说,除了金融危机等一些外部因素客观上加大了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出口压力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扭曲,特别是生产要素配置的扭曲,影响到跨行业和上下游 其次,即使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面临着不断的结构调整,这必然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利益受损的一方希望得到保护,并与调整发生冲突。这种保护主义情绪也存在于美国、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 第三,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一些部门或行业往往选择一些鼓励性或保护性措施,这些措施应体现为投资政策,但也可能要求出口退税和汇率补贴。

标题:周小川:汇改脱胎于多重汇率“遗传基因”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