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1字,读完约9分钟

博雅铁塔下,未名湖畔。这是林毅夫的“大隐蔽”。 2013年3月,在北京大学朗润园蜿蜒的小径上,伴随着春天树枝上“两只黄鹂唱绿柳”的鸣叫声,记者穿过朗润园古老的中式庭院教学楼,找到了万中大厦二楼的大会议室。当时,由林毅夫主持的“圆桌投机”已经进行了一半。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林毅夫是一颗耀眼的学术明星。“一个有追求、有使命感、有学术成就、有前瞻性的中国经济学家,对中国和世界的持续繁荣进行着深刻而审慎的思考。” 回到朗润园教一门新课程 微笑是林毅夫一生的表情,这或许反映了他思想开放的心情。 四年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期望一位来自一个有改革经验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为世界银行献血。在“世界上最杰出的经济领袖”中,林毅夫和他身后的中国人一起被选中。他成为第一位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发展中国家学者。 四年后,在为林毅夫举行的盛大告别聚会上,佐利克竖起了大拇指:他给世界银行留下了一个全新的想法、视角和挑战。 在龙年的出生年份,他选择了“王者归来”。去年6月10日,林毅夫和他的妻子出现在首都机场。十多人的欢迎团包括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的正式代表,以及他的家人和北京大学的同事。离开世界银行后,他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从华盛顿回到北京,他不停地投身于新的旅程。 林毅夫在短短四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林毅夫一出声,民间的批评之声就不断传来。“站得太高是不接地的。”。 如果说在华盛顿直冲云霄的世界银行大厦为林毅夫提供了全球视野的“高度”,那么“天空是圆的”朗润公园的四合院则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宽度和厚度”,这无疑使他“更加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新领导人上台,林毅夫在统一后保持清醒。中国的实际国情将为他展示学术抱负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4月12日,新政府成立后,国务院首次邀请经济专家和商界人士到中南海,林毅夫也受到了邀请。林毅夫的讲话给了李克强总理一种“很有启发性”的感觉 据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学院,林毅夫开设的“中国经济专题”课程非常受欢迎。上课的时候,林毅夫和同学们聊天,聊着“思乡”的话题,眼里流下了泪水。“回家是历史的悲剧。我爱台湾,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回到祖国是历史的必然。”回到光的海洋,现在,他已经回到未名湖,重新教练鞭和回忆过去,和各种华丽的生活已经变成涟漪。我支持“4万亿元”而不用担心争议“中国在未来20年仍能保持8%的高增长率。” 林毅夫坚持认为,他不应该盲目追随西方主流思想,尊重客观事实,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现在,他还教导他的学生,经济理论必须应用于现实,特别是,决策者应该理解这些“微妙的差异”,以便真正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福祉。 在今年的两会上,已经从政5年的老CPPCC成员林毅夫提出,“中国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8%的高增长率。”这一理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人们对此也有着无尽的疑虑——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矛盾加剧的真正压力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林毅夫回来时是在“释放卫星”。 “如果没有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全球危机可能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这也与国内学术界对4万亿投资政策的冷静反思形成了对比。2008年政府4万亿积极财政政策的肯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好歌手”。他习惯于用热情的语调“歌颂”。“中国经济将乘风破浪,继续前进。” “自从我在芝加哥大学开始写毕业论文以来,我经常提出一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经常引起争议。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它们。近20年过去了,时间越长,越能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林毅夫坚信,中国通过改革提高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提高一倍或两倍,并能长期保持。中国应该有潜力在20年内保持8%左右的年增长率,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 “当然,这只是一种潜力。要挖掘这种潜力,我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如果克服了这些困难,这种潜力是可以实现的。”林毅夫补充道。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林毅夫重申“未来20%年gdp增长8%的关键是投资。”过去30年,中国的消费增长非常快。如果有消费驱动的增长,就会有像美国这样的危机,所以有必要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结构转型。 “林毅夫先生太乐观了!”一些批评人士尖锐地指出,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存在结构性失衡,结构性改革的道路是危险而漫长的。林毅夫用“田忌赛马”的比喻来反驳:“你和你最差的马比赛,然后和快马、中速马比赛,你就赢了。”这就是《新街沟》的真相。 “我是鸦片战争后的第六代知识分子,你们是第七代。” 虽然他已经是一名世界知名的大学生,但“接受世界人才的教育”是林毅夫一生中最令人欣慰的事情。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是一所开启时代潮流的教学实验。林毅夫一贯的教育理想是“搞懂人民币,先走一步”。“知微”一词取自张的《礼记·乐记》,意为知其玄妙的真谛;“童渊”强调对原则的把握,“辨别力”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先发制人”源于“潇雅诗歌”。八个字加起来,意思是“一切都说明了,气氛先开了。” 在人们的记忆中,与青年学生的心灵对话《盐源》依然记忆犹新。以“鸦片战争后的第六代知识分子”自居的林毅夫对他说:“你是第七代知识分子”,“你天天读书,天天思考,为了伟大的复兴”,“你的言行应该显示出时代使命的肩负者。”北京大学有“仰望星空空”的传统,林毅夫的话反映了“老北京大学”的特征。在元培文化节的开幕式上,他动情地讲述了几代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中国的大国沦落为一个被列强蹂躏的弱国。最早的一代知识分子是李鸿章、左、、曾国藩。他们认为中国被打败的原因是缺少欧洲的枪炮,所以他们发动了三次洋务运动,但中国并不强大。第二代知识分子是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他们发现中国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制度才能强大,于是他们发动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运动,最终推翻了君主制。第三代知识分子是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包括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都强调“德先生”、“赛先生”。第四代知识分子是毛泽东和周恩来(包括蒋介石)领导中国抗日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代。第五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让卫星上天的一代,但当时中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非洲最贫穷国家的三分之一。直到改革开放,林毅夫这一代人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被称为第六代知识分子。三十年过去了,第七代知识分子接过了接力棒。林毅夫认为第七代是最幸运的一代。从鸦片战争到现在,经过几代知识分子的探索,中华民族在世界大家庭中重新确立自己的梦想,将在这一代人付诸社会实践时实现。 背景 传奇命运的经典理论 林毅夫的命运是传奇的。20世纪70年代,驻扎在台湾金门的林毅夫游过海来到厦门,开始了在大陆的新生活。他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证》被舒尔茨教授誉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在世界银行的四年中,他访问了世界银行188个成员国中的60个,并14次访问非洲。这四年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林毅夫反思了现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试图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他提出了“新界说”——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结果和发展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理论框架是对林毅夫先前关于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观点的系统总结。与以往的发展经济学相比,林毅夫强调现实基础。“它应该着眼于发展中国家现在拥有的东西,以及根据它们拥有的东西可以做好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33年年均增长9.9%,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奇迹。林毅夫总结道:“中国的奇迹始于1979年。” 从经济学的常识来看,“自然增长率”理论几乎使林毅夫对“7.2%”失去信心。除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破坏后的恢复,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都不能达到7%,更不用说长期保持7%的增长率了。主流经济学也有一个误区,即要推进市场化和自由化,就必须“跳过一次”。林毅夫记得人们经常谈论两个隐喻。一是“从计划经济的这一边跳到市场经济的另一边”。你必须跳一次。如果你跳两三次,你会掉进河里,爬不起来。另一个是“把狗的尾巴剪短”必须切一次,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切,否则狗会醒来。时间证明一切。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伟大事实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世界的想象。“中国正以每年9.9%的速度增长”,而之前的时期是33年,而不是20年。“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经济奇迹!”林毅夫惊叹并由衷钦佩“小平同志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标题:林毅夫:世行归来一年间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