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57字,读完约15分钟

今年下半年,预计将有新的涉及金融改革的决策内容。周小川应该是领导制定这部分改革计划的合适人选

任职十多年的周小川再次被任命为央行行长,这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继续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2002年12月至今,65岁的周小川已经经历了四届政府,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央行行长。就在几天前,周小川刚刚当选为CPPCC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现年65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兼央行行长,是根据中国高级干部的先进模式所作的特殊安排。从历史上看,有两位央行行长的级别更高:时任国务委员陈和国务院副总理朱基。

1985年,国务委员陈还担任中央银行行长。当四大国有银行分离并建立新的中央银行体系时,中央银行迫切需要在新体系下进行新职能的金融改革。1993年6月,朱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银行行长,这也是非常时期的一项特殊安排。他用铁腕手段控制了中国的高通胀、过热的房地产和不加选择的货币投放现象。两年后,朱基辞去央行行长职务,戴相龙接任。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601988)认为,周小川连任央行行长意味着决策层意识到金融稳定和金融改革的重要性,需要一位熟悉情况、能够制定金融改革方案的专业官员。

尽管中国央行的独立性近年来有所增强,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央行行长在制定重要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相关重大政策方面的作用并不像海外媒体想象的那么大。尽管如此,许多分析家预测,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会有关于金融改革的新决定,周小川应该是领导制定这部分改革计划的合适人选。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我期待着他的连任,我相信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余永定对《财经》表示,周小川再次当选表明,中央政府正在实事求是地对待央行行长候选人。他认为,央行不同于其他部委,行长的任期应该得到特别考虑。周的再次当选表明中央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步骤。

在周小川自2002年以来的十年任期内,在包括主管财政的副总理在内的几位中央领导人的直接支持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和体制改革出现了许多历史性突破和结构性变化,如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改革,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同时,在国内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相对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周小川的观察和应对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内外声誉,中国人民银行的国际影响力也相应增加。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一位与周小川共事多年的金融决策部门官员表示,周小川在思考经济和金融问题时,具有宏观和系统的眼光,他本人也是市场经济的坚定追随者。

在“两会”之前,国内外有很多人预期周小川将继续担任央行行长。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在许多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的任期不一定随着政府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四任美国总统之后,从1987年到2005年任职了18年。

另一项分析涉及前政府几名副总理之间的分工。前主管财政的副总理王岐山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如果在具体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的央行行长同时被替换,将不利于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计划性。

“两个利率”改革挑战

随着新政府的更迭,中国的经济改革将面临新的挑战。许多人认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改革,连同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将在未来几年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

在一系列金融改革清单中,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最为关键。“两税”改革不仅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改革仍在进行中。

利率和汇率是资本的价格,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由于资本价格的信号功能受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内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进展缓慢。与此同时,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被长期实际负利率“剥削”。

因此,许多人预测,推进包括“两个利率”改革在内的一系列要素价格改革将是新政府改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有望承担更直接、更重要的责任。

周小川在担任央行的十年间,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于2005年推动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已基本接近均衡。2012年,央行通过扩大基本利率浮动区间,拉开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

曹远征认为,就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而言,已经有了重大突破,而且道路已经开辟之后,有必要等待市场的自发创新和发展。

这一次,周小川被保留了下来,各方普遍认为这是因为高层决策者希望根据自己的经验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因此,如何加快并稳步推进“两个利率”市场化,将是他作为央行行长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事实上,改革的阻力一直存在。利率自由化触及银行部门的固有利益,出口部门的汇率改革大幅反弹。此外,对未知风险的恐惧也是改革的羁绊。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央行来解决。

然而,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挑战形成了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的落后机制。以利率市场化为例,虽然央行最终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但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高收益存款替代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流行。

这就要求央行行长做出适当的回应,谨慎地与既得利益者沟通,并以协调的智慧,在回应改革需求时积极快速地跟进。

周小川无疑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可以协助国务院领导设计具体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实施重要的货币政策决策。一位资深金融专家表示,周小川的特点在于,他考虑的问题不仅限于眼前利益和部门利益,而是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审视当前的决策。

此前,周小川在接受《财经》杂志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体制转型,改革对整体配套关系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时,有必要综合考虑。

曾与周小川共事多年的中国和谐战略研究联盟主席、前央行研究局巡视员荆学成对《财经》记者表示,周小川对事情的把握是稳健而全面的。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推进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过程中,周小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位与周小川合作多年的金融老手此前表示,周小川再次当选央行行长非常好,因为他是一位学者型的行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增、吴敬琏、楼继伟参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基于系统论的研究框架,周曾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推进金融与经济体制联动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政府成立之初,作为要素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两率制”改革的时间窗已经开启。《财经》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在周小川新一届央行行长任期内,在国务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支持下,他所启动的改革将继续沿着原来的道路前进,同时也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2013年3月18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在北京表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在未来十年内完成。“如果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不像本轮金融危机那样逆转,这两项改革肯定会在未来十年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发展中完成。”

货币“堰塞湖”威胁

如果“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问题,能够在未来给中国带来改革红利,那么维持货币稳定和应对通胀就是解决“4万亿元”留下的存量问题。

尽管周小川在完善流动性套期保值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但市场仍担心接近100万亿元的m2余额将给中国金融带来潜在风险。

对此,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gdp增长来看,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货币需求基本平衡。他说:“2012年,中国名义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额是2002年的5倍。”m2的增长率也基本符合上述规律。”

申银·万国的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有两个标准:结果和过程。从结果标准来看,如果存在恶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那一定是货币过度;从过程标准来看,如果当年的货币增长超过了实体经济增长率和金融深化对货币的需求,则可视为货币超支。

一般来说,当年m2的增长率大致等于gdp增长率(约7%),加上通货膨胀率(约3%),再加上金融深化指数(2%-3%)。根据这一衡量标准,除了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提供的超常信贷外,其他年份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总体上是供需平衡的。

曹远征还说,目前,全世界都面临一个问题。货币发行与经济的关系似乎不是传统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价格上涨不一定是由货币发行引起的;尽管货币供应量有所增加,但流通速度正在放缓,这可能并不会实际上导致额外的货币,这是目前全球面临的挑战;此外,随着房地产成为中国的一个金融问题,它肯定会减缓货币流通,而全球矿产和石油也是金融问题。此时,整个货币理论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面对这一挑战,单纯从货币增长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越来越不适用。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即便如此,过度货币供应的制度冲动依然存在。特别是新政府上台后,城市化建设急需资金。融资渠道在哪里?为了给经济增长“加油”,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都渴望央行维持一定程度的货币供应。央行行长周小川多次提醒市场注意转型国家的高通胀。

堵塞比疏通好。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总量的同时,摆脱传统的行政加数量控制模式,创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货币信贷结构,是央行面临的下一个难题。目前,央行正试图构建基准利率的控制体系,以便更多地利用间接价格控制模式,使资金的价格信号更加明显,但这一切都有赖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周小川曾经说过,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内在基本逻辑是从微观管理机制改革入手,逐步增强微观主体自主决策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观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化必然要求宏观调控机制的调整。这一逻辑体现在货币政策上,即间接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手段的运用逐渐加强。

李慧勇认为,目前的宏观调控还没有开放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之间的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市场),这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使得不可能通过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来控制存贷款利率。

事实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只有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才能从货币市场传导到中长期信贷市场。“十二五”金融改革规划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按照“开放、规范、调整”的原则稳步推进,具体包括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中长期市场收益率曲线改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完善、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持续提升等。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这直接关系到央行的独立性是否足够。预计在新一届央行行长十年任期内,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有更多的货币政策建议和制定/0/,中国人民银行将更接近真正的中央银行。

争取在中国的发言权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上升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西方主要经济体最近实施竞争性量化宽松政策和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风险中,这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位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声音的央行行长。

荆学成表示,周小川在与国际同行打交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有利于提升中国人民银行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协调货币政策,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开辟新的道路。他认为周小川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丰富的简历有关。他曾在清华大学学习科学和工程,并在经济贸易部、商业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的许多部门工作过。很少有人能有如此丰富的经验。”

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善于接受新思想也是周小川的一个特点。一位前证券系统官员表示,2001年周小川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时,他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听取了关于公司治理概念和框架的介绍。回国后,他组织了一次关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会议。后来,大多数人意识到这个话题的重要性和前瞻性。

近十年来,周小川一直是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基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立场,他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国际上提到的许多观点来自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其中许多观点被国际同行证明是安全可行的,这也使他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尊重。

一位央行内部人士曾表示,在最近的20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会议上,国际金融界认为,中国处于全球宏观审慎监管的前沿,许多g20危机解决方案也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智慧。

余永定说,周小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很有思想,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超主权货币”问题上有很好的想法,他的观点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在2009年4月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之前,有一种国际舆论将金融危机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储蓄率。根据这种观点,中国的长期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盈余导致大量外汇储备回流到美国金融市场,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败和资产泡沫的加剧。

为筹备伦敦峰会,2009年3月下旬,周小川通过央行网站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储蓄率、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以及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四篇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周小川认为,亚洲和其他国家的高储蓄率与imf对亚洲金融风暴的救援安排有关。由于没有有效的救助机制,亚洲国家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同时,亚洲储蓄率的上升和美国储蓄率的下降并不同步。

此外,周小川指出,这种资本流动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有关,并由此提出应考虑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作用的观点。

这一观点不仅缓解了中国外交的压力,也引起了金融界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思考。对于全球崛起的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而言,争取话语权、消除疑虑无疑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战略和关键举措。

在国际金融和金融媒体的眼中,周小川也享有很高的声誉。2012年,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uromoney)提名周小川为2011年全球最佳央行行长,称他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

周小川任职大事记

1.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稳定(自2002年12月以来)

2.领导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

-2004年,在剥离不良资产后,外汇储备被用来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

-2005年至2010年,在完成资产剥离和注资后,推进了国有银行的重组和上市,提高了监管、会计和审计标准。

3.把握汇率改革进程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2012年4月,汇率浮动区间从0.5%进一步扩大到1%,外汇干预大幅减少,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4.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5.启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2011年,推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将信贷供应与宏观审慎所需的资本水平挂钩。同时,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健全性和经济繁荣,制定了透明的规则。

6.创新流动性管理体系

-自2003年4月以来,已经发行了中央银行票据。

-2004年12月,三年期央行票据品种增加,有效增加了流动性冻结深度。

-从2003年9月至2011年6月,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6次调整,其中32次上调(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调了4次)。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深度冻结流动性的作用。

标题:周小川的新挑战:下半年或主导新一轮金融改革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