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07字,读完约6分钟

根据国际经验,推动和重塑城市化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条件的变化,经济条件本身具有周期性波动。因此,城市化不一定与增长有关,但也可能与衰退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城市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生命周期,它类似于一个生命体,包括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自然萎缩期。

因为有一个循环,就有一个转变。城市的周期性收缩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潜力,导致从危机到创新的转变。城市循环与转型问题给城市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应采用新的方法和理念来应对城市循环与转型,以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城市转型过程中,改变金融体系的角色同样重要。换句话说,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不仅应该服务于城市的发展,还应该服务于城市的转型。

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金融服务“中小城镇向城市转型”

尽管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点,但6.9亿城镇常住人口中,只有约60%居住在650多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40%即约2.8亿常住人口仍居住在近2万个乡镇。用许多经济指标来衡量,城镇和城市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从人口规模来看,城市平均人口超过50万,而乡镇平均人口约为1万。这种人口密度不足以产生现代城市经济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率;从工业和劳动力就业的角度来看,乡镇工业企业的平均数量仅占城市的25%,就业人口的平均数量不到城市的10%;从投资密度,即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获得的投资规模来看,乡镇是城市面积的10%。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下,由于人口密度低、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城镇无法充分吸纳农村流动人口,无法实现城市经济所必需的生产、消费、贸易和交通的规模效应。因此,中国空城市化的布局实际上是极其分化的,最大的差距不是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也不是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之间的差距,而是城市地区和城镇之间的差距。

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考虑到这种情况和我国下一阶段城镇化转型的主线,中小城镇向中小城市转型是一个关键环节,金融部门应在这一转型中发挥必要的金融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弥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但这需要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不独立,税收大多由县级政府征收,导致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不足,还款来源不足;更重要的是,从现行法律来看,乡镇政府没有资格作为独立借款人,从风险和收益匹配的角度来看,银行不愿意向乡镇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可行的融资方式要么是更多地依靠市场融资,要么是创新商业银行的融资模式。二是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简单加工和部分深加工(000061)的产业趋势,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根据目前的数据,第一产业约占乡镇产业结构的4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随着耕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加快,乡镇农业现代化的融资需求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现代农业越来越依赖城市提供的广泛的金融和技术服务。因此,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增长,对城市产品的需求自然会增加,从而形成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的良好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关系中,乡镇经济实际上成为连接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天然平台”,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金融系统能够帮助完成这种联系,那么它也是一种新的联系

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总体而言,中小城市向中小城市的转型为金融机构提供了/0/空间,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全资贷款子公司和农民互助基金。另一方面,适当的金融干预也是中小城市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撑。

金融服务“内陆城市群向再工业化转型”

在很大程度上,在城市化转型的下一阶段,内陆城市群发挥的作用不同于中小城镇,也不同于成熟的沿海城市。它们有几个典型特征:一是内陆城市人口扩张趋势继续,人口密度将进一步提高,这是下一阶段城市存量城市化和增量转移人口的主要阵地;其次,内陆城市在承接沿海城市制造业内向迁移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再工业化;第三,城市群内部中心与外围、城市与郊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建设仍有广阔的发展空空间;第四,在有限土地扩张的前提下,城市群的发展将从过去的低成本快速扩张转向内涵式的利益导向路径。

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基于这些特点,未来金融体系提供的服务也需要改变:首先,为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供资金。目前,中国水和天然气的渗透率分别为97%和92%,但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普及率远高于其他城市,未来与生活设施相关的投融资需求仍然很大。二是为产业转型提供融资服务。对于一些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科技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益和风险特征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三是为城市群基础设施网络化提供融资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地面基础设施(城际公共汽车、城际铁路、城际客运和区域机场)、通信网络和地下基础设施(轨道交通、油气管道)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城市群内部交通和通信网络的一体化,且仍有大量此类投资领域。

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金融服务于沿海城市向服务业的转型

在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发展服务业,不仅符合城市转型的方向,也是这些城市的优势所在。具有持久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往往是现代服务业的中心,这将是中国沿海城市未来必然的转型方向。

这种转变也将给金融体系带来新的挑战。与工业城市的金融需求不同,城市产业在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会引发不同产业之间的重组和并购,城市竞争力的定位最终会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观察这一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在后工业城市体系中,金融的支持作用不再体现在对制造业生产活动的支持上,而是成为制造业并购的驱动力。相反,一旦城市完成向服务业的转型,实体经济的利润来源、风险分布和融资期限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服务业为特征的城市化阶段,规模的重要性降低,生态位或个性化生产的比例增加。随着信息通信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消费空的约束减弱,供应链的配送和响应效率显著提高,这使得定制消费的比重增加,进一步刺激了利基生产的可能性。因此,从大规模生产向利基生产的转变必然会进一步刺激金融体系从工业时代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向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巴曙松郑军作者:东北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标题:巴曙松:金融要为城市转型服务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