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3字,读完约4分钟

城市化不仅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还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并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建设的投资需求。因此,在资本市场上,与城市化相关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和机械,开始大肆宣传城市化的概念。

从目前躁动不安的“城市化”来看,新的城市化不能再以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目标,否则房地产城市化将会遇到很多麻烦。

然而,当前的城市化仍然是由投资和“房地产”驱动的,这是一种功利化的城市化。如果对城市化的追求超出实际需要,投资“铁公基”的发展模式转向城市化,就有可能形成过度城市化。如果我们盲目扩张城市,抬高房价和地价,盲目求大,而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代城市管理能力,我们将在未来播下衰退的种子。

现实情况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扩张是有限度的。过去,许多曾经繁荣的古城最终变成了空城市,主要是由于食物、服装、住房和交通的缺乏、水危机、空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因素,使得人们无法生存。

显然,全国各地对超级大都市的盲目追求应该得到调整,小城镇的发展不应该走扩张之路,否则就会埋下灾难的种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有人认为,这个“城市化率”是按照城镇常住人口计算的,其中包括1.6亿农民工。如果按户籍计算,人口的城市化率仅为3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2%,未来潜力巨大。如果农业人均产量能达到非农产业的平均水平或一半,就可以释放1.5亿至2.1亿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仍将保持8%~9%的增长。

苏培科:城镇化要告别野蛮增长的逻辑

这种以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城市化”逻辑,需要我们反思和警惕。作者认为,城市化不应再被用作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下滑,在刺激政策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许多人建议大力推进城镇化,把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城镇化上,这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缺乏信心的表现。

事实上,这些年来许多所谓的“城市化”都是简单而粗暴的移民和拆迁,这驱使年轻一代的农民工进城,腾出农民的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这种城市化实际上是在从事“圈地运动”,而不是促进农民的“市民化”。在过去,农民成为公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城市村庄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因为他们的土地在“城市化”中处于领先地位,“市民化”只是为了交换农民的土地。然而,1.6亿农民工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因此他们无法真正享受到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方面的平等待遇。要想真正提高城镇化率,不仅要尽快启动户籍制度改革,还要增加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供给,增加农民在城市的收入和就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公民。

苏培科:城镇化要告别野蛮增长的逻辑

未来的城市化不能基于牺牲农民的利益。农业生产的产出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出。农民的生产率低是真的吗?不一定!例如,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工作,其收入比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不是因为进城农民的生产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农补工”的定价机制。看看多少年来,玉米、大米和小麦的价格没有变动,而城市居民的收入和通货膨胀率却在过去十年里飙升。此外,农业生产资料和日常必需品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不可避免的是,农民收入将会很低,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将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力因素。如果宏观层面控制农产品价格(000061)以避免价格上涨,就必须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停止盲目压缩农民利益,否则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将出现问题。

苏培科:城镇化要告别野蛮增长的逻辑

因此,中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不应再搞“圈地运动”。相反,只有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农民收入和农民生活质量,走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和低碳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避免盲目追求矛盾的“城市化率”。

标题:苏培科:城镇化要告别野蛮增长的逻辑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