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绿色的茶园一个接一个地堆积在一起。几天前,记者走进位于大别山西端南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湖北省大武县。冲凉的时候,给茶树修剪和施肥的茶农还在茶园里工作。

“茶叶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7个大中型茶园,种植面积1万亩。”李三镇百源村党支部书记代斌说,往年采茶季节来临,村里人手不足,不得不请外省工人来帮忙。今年,如果外国工人不能来,他们将组织被困在家里不能外出工作的贫困家庭到附近的茶厂工作,这也可以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

下山后,记者来到李三镇山口村,看到只有15个蔬菜大棚在排队。61岁的常金华弯下腰,熟练地拔草。

“我们将充分发挥周边集镇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周期短、可提前上市的大棚蔬菜,确保村民不会因疫情而变穷。”山口村委会主任张立军表示,这些蔬菜大棚面积均为1亩,是去年由政府出资建造的。疫情好转后,该村分别向15户贫困户承包温室,第一年不收租金。根据该县今年3月出台的工业扶贫新政策,蔬菜大棚将种植半英亩以上,每英亩补贴2000元。

解决贫困中的贫困曙光

常金华最初在广东、浙江等地工作。他去年刚刚摆脱贫困,收入仍然不稳定。3月15日,她戴着面具来到温室,种植了葱、苋菜、茄子、荆芥、辣椒和其他蔬菜。“原来分散种了一些蔬菜,勉强够吃。现在温室一年可以种三季蔬菜,所以收入更稳定,心也更踏实。”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大武县已有89个贫困村被列入名单,1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通过工作等各种形式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受疫情影响,一些人难以摆脱贫困到户外工作,并面临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

“为了巩固扶贫成果,我们努力做好工业和就业这两个‘基本问题’。”大武县扶贫办主任俞荣表示,通过扩大奖励和补贴的范围和种类,调整和提高奖励和补贴标准,大武县引导和支持贫困家庭发展优质水稻、蔬菜和菊花等“短期、快速增长”和有利可图的工业项目。据初步统计,该县贫困家庭种植了4904亩露天蔬菜、28448亩优质水稻和8000亩新油茶。全县准确收集了县内外就业信息,增设了护林员、清洁工等公益性岗位,安排1138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家工作。

解决贫困中的贫困曙光

在冯店镇芳岗村,记者见到了刚刚从茶园回来的黄青莲。她去年做了一次脑瘤开颅手术,一直在吃药,花费了20多万元。在了解了村子的情况后,她的家人被列入了有档案卡的贫困家庭。

“各级政府部门和指定的援助单位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在家里种了茶、野菊花和3亩苦艾。今年的总收入将帮助我摆脱贫困。”黄青莲非常自信。3月17日,她的丈夫乘坐由该市组织的“点对点”公交车到广东省东莞市工作。

“我们这边的气候和地形适合艾草的生长。近年来,它已成为该镇扶贫的支柱产业。”冯店镇镇长潘潘表示,2017年,该镇将引进富有且有能力的人,让他们谈论回到家乡创业的事情。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底价是3元一斤。贫困家庭可以在附近工作。去年,776户家庭和2780人将摆脱贫困并变得富有。

“我们出台了一项工业扶贫补贴政策,种植一亩艾草以补贴500元,鼓励贫困家庭扩大生产。”潘潘说,冯店镇的艾草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其中2000多亩是群众自发种植的。

目前,大武县仍有536户1388人没有脱贫。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穷人中的穷人”,家庭劳动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将重点实施工业补贴、就业支持和临时援助等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如尚未脱贫的家庭、受扶贫监测的家庭和边缘家庭,为消除贫困打最后一仗。”俞荣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49907个贫困家庭工业项目,同比增长35.1%。67个扶贫车间复工,回收率80.7%,吸纳贫困劳动者603人(范浩田、吴军)

解决贫困中的贫困曙光

《人民日报》(02版,2020年5月6日)

责任:张静文

标题:解决贫困中的贫困曙光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3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