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99字,读完约9分钟

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工作人员在稻虾养殖基地展示捕获的小龙虾。照片由张军拍摄

俗话说,“走千里总比过淮河好。”安徽省蚌埠市位于淮河之滨,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淮河绵延数千英里,孕育了明珠市创新的热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蚌埠市擦亮创新名片,做出精准决策,坚持“精神智慧”原则,努力拔除“贫农根”和“贫农帽”,取得显著成效。

在过去六年中,蚌埠市的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134,900人减少到1,791人,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2,185人。共有54945个家庭和134096人脱贫,贫困率从2014年的5.03%下降到0.07%。2016年全部88个贫困村被列入名单,2017年怀远县退出贫困县行列。这是安徽省第一批取消帽子的4个县之一。

今天,工业繁荣,农村美丽,贫困户富裕,精神饱满,淮河上正在慢慢展现脱贫致富的景象。

工业扶贫“红、黄、绿、黑、白”

“一季秋葵,一季卷心菜和两季豆子。近年来,温室里的蔬菜没有休息。”说起他珍贵的蔬菜大棚,蚌埠市固镇县石湖镇斗沟村的一个贫困家庭黄吉笑得合不拢嘴。从“全村借”到“全村借”,黄季对走出家门的贫困干部进行了斥责,对全县致富的示范家庭和明星进行了斥责。在花甲之年,黄吉用双手赢得了尊敬,开始了新的生活。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在过去的五年里,在帮助穷人的精确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超过12万个像安徽蚌埠黄吉这样的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迎来了新的生活。

要赢得反贫困斗争,我们必须抓住工业扶贫的“牛鼻子”。蚌埠市推广“四带一自”模式,突出红、黄、绿、白、黑“五颜六色”的扶贫产业。投资3.4亿元,实施了673个村工业项目。全市参与了88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新型农业经营实体带动了15,776个贫困家庭和11,865个自给自足的贫困家庭。

红色的石榴,绿色的蔬菜,黄澄澄的麦穗,黑色明亮的水产品,闪闪发光的牛奶和糯米...蚌埠市大力推进“五彩”产业,帮助贫困人口创建特色产业。以“绿色”为主线,依托25万亩蔬菜扶贫产业基地和60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带动5789户贫困家庭稳步增收。“黄色”线用于增加颜色。通过“企业+贫困户”的利益联动机制,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共建成17个秸秆收贮中心,帮助村集体增收193.5万元。点缀着“红线”的政策出台,支持9万亩水稻和鱼类的综合种植。159户贫困家庭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人均1000元收入。充分发挥怀远县6000亩石榴扶贫基地作用,稳步增加18000人收入。通过“黑线”匹配,采用“合作+基地+贫困户”模式,黑色水产品、黑花生等“黑色产业”带动68户贫困户增收。以“白线”为基地,依托现代畜牧业奶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内的土地流转和就业,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怀远县发展了“白莲坡宫米”等“白色产业”和优质、高效、节水、抗旱的糯米,增加了6528户贫困家庭的收入。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重返工作和就业:一到两个人负责三重形式

临近怀远县双桥镇,一万亩金银花被采摘。朱,一个76岁的贫困家庭,正在地里采摘金银花。坐在他旁边的是他患脑梗塞的老伴。“我妻子病了,我的家庭一贫如洗。现在党的政策已经到位,我可以在外面工作挣钱了。我妻子不能动,但她能动。她每天和我一起工作,用双手养活自己。她的心情是詹妮弗。”有说有笑的时候,朱和妻子早上一共摘了17.6斤金银花。按照一斤5元钱的收购价格,他们半天就赚了88元的净利润。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让穷人在家门口找工作,蚌埠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动就业摆脱贫困。对4 893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帮助10 373名贫困工人找到工作。有26个就业和扶贫车间,吸引了566人(其中246人为贫困劳动者),贫困率为43.4%。发展8586个公共服务岗位,安置8527名贫困人口。创新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开展就业和创业服务专项行动,有意愿实现本地所有就业岗位的就业。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除了当地就业之外,蚌埠还积极应对疫情的影响,创新和推广了“123工作法”,以促进穷人重返工作岗位。这得到了安徽省委书记李金斌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当我到达公司时,我按照规定被隔离了。我现在一直正常工作。该公司每天都提供口罩,并在工厂进行温度测量。食物也很好吃。”最近,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镇的关平在蚌埠市创新性地实施了“123工作法”,成功地重返合肥工作岗位。

所谓123工作方式,就是“一个对接”: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了解其复工情况,“点对点”帮助劳动群众复工。“两责”:对贫困职工进行体检,发放健康证明,并对其健康负责;用人单位应当出具就业证明,并负责上岗。“三重形式”:村里的居民对成功参加工作的贫困农民工进行登记,乡镇根据登记表发放农民工联系单,用人单位反馈就业申报表,形成一个封闭的返岗循环。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电子商务帮助穷人:一个将农产品纳入仓库的网络

人们勤奋而不是懒惰。金山无处不在。炭火烤咸鸭蛋,彩色花生,迷你黄瓤无籽西瓜...在蚌埠,贫困家庭的农产品每天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分发到全国各地。蚌埠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如“农业谷物驿站”,并利用网络将特殊农产品连接到仓库,引导穷人致富。

固镇县探索了“农业粮食中转站+网络+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被评为“世界110大扶贫案例”、“南南合作扶贫知识共享案例库”和“全国电子商务精准扶贫50大典型案例”。把特殊农产品串成仓库的网。转让1800亩土地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稻田综合耕作、稻米加工、农业食品加工等。,雇佣40多名贫困劳动者,并带动20户贫困家庭合伙经营。通过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体验式消费,本地特色农产品将销往全国各地,形成“网络红”品牌的炭烧咸鸭蛋、五彩花生等农产品。通过帮助他们包装和注册商标,他们扩大了网上销售渠道,并推动了一些家庭作坊的形成,如花茶网上商店,豆沟酱油豆,许超的手工绿豆皮等。截至目前,“农粮邮”电子商务平台已将全县11724户贫困家庭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帮助贫困家庭发展特色产业和网上销售农产品,实际带动2200多户贫困家庭增收1500元。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此外,蚌埠还通过“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实施贫困户农产品订单生产,带动贫困户扩大特色养殖规模。农产品的透明可追溯性管理在互联网上架起了消费者和贫困家庭之间的桥梁。

通过打开手机上的平台,每一种农产品都可以追溯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家,贫困家庭的情况以及他们贫穷的原因。电子商务平台让贫困家庭找到归属感,也让下订单的顾客感觉更轻松。

创新保障贫困人口子女有学有所养

“先治穷,后治愚,先扶穷,后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政策。

蚌埠市位于安徽北部。在一些贫困农村,由于办学条件、地理环境、家庭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辍学现象依然存在。为了让所有儿童都能享受基础教育,蚌埠创新性地实施了“双线五包”来控制辍学和确保义务教育。

蚌埠市坚持将确保贫困家庭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和扶贫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双轨五包”的辍学和留校工作方法。典型经验已被国家信息局采纳,并已被国务院领导批准。

“双线”是指一条线是政府线,另一条线是教育线。“五包”:为政府行,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村民组,村民组包户;就教育线路而言,市教育部门领导包括县(区),县(区)教育部门领导包括学校,学校领导包括年级,班主任包括班级,学科教师包括人。“两线五包”推进政府职能部门与教育部门的紧密结合。教育热线积极报道并与政府热线沟通。政府部门积极关心、组织和指导辍学控制和保留工作。“双轨制”互动确保辍学控制和保留工作达到最低水平,并延伸到每个家庭,有效推动蚌埠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控制和保留工作。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69岁的杜·萧声(音译)正在五河县贫困老人关爱中心与室友们聊天,一边晒着太阳。“我吃得很好,生活很舒适,医生和护士专门给我看了这种疾病。我以前从未梦想过生活在这样好的环境中。”杜对感慨。

杜是五河县公共养老机构转型升级中受益的贫困人口之一。

为解决贫困人口的综合供养和医疗困难问题,五河县出台了《贫困家庭残疾人集中供养和救助试行办法》,建立了贫困人口供养医院,并通过财政支持和托管等方式,为五河县五保、贫困和人民医院的残疾人和半残疾人提供了专业护理,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临终关怀和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目前,五河县贫困人口维护医院有70名居民,其中26人登记为贫困人口。

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时间不等人。蚌埠在脱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步伐。

在内外力量的共同努力和政策的正确实施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杨塞军)

责任:叶壮

标题:安徽蚌埠:沿淮建设小康社会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