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武汉6月14日电:“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我们应该保持牛棚的环境清洁,防止中暑和降温。我们应该多加注意……”6月中旬,湖北省咸宁市官田村第一书记魏再次来到村里的牛场检查情况。

魏,咸宁供电公司职员。自从2018年7月他留在村子里帮助穷人后,他获得了两个特殊身份——“养虾人”和“养牛人”。

6月12日,魏(左)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田村了解水牛养殖情况。新华社(毕宏续)

位于丘陵地区的官田村长期缺乏支柱产业,一些村民生活困难。在村里呆了一段时间后,魏对官田村的地理环境和贫困户有了全面的了解。

“官田村水资源丰富,毗邻一个陆地湖泊。村子里还有2500亩稻田。适用于稻田养虾,发展虾米产业。”魏对说: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他开始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2019年春,在魏的推动下,该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开始为贫困家庭购买虾苗和饲料提供资金支持。

动员贫困家庭参与并不容易。在谢南阳的家里,一个穷苦人家,魏碰上了一个“钉子”。原来,谢南阳曾经养过小龙虾,但由于稻田里的水位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产量很不稳定。因此,他对养虾有很多担忧。

6月12日,魏(中)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田村看望农民。新华社(毕宏续)

“只有改善灌溉和排水条件,确保小龙虾生产的水质环境,才能提高贫困家庭饲养小龙虾的积极性。”在走访村民时,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向咸宁供电公司通报了情况,希望得到支持。不久,该公司帮助赢得了37.9万元的电网改造基金。随后,官田村修建了一条4.1公里长的专用排灌线。

随着专线的建成,泵站可以随时使用,供水将得到保证。谢南阳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魏的帮助下,他申请贷款帮助农民,养了30亩龙虾。

随着排灌问题的顺利解决,村民的信心变得更加充足。43户贫困家庭先后申请加入合作社。

为了帮助农民掌握水产养殖技术,魏还邀请赤壁市农信局水产养殖专家到官田村开展了10期水产养殖培训。

6月12日,魏(右)在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官田村了解虾米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社(毕宏续)

水稻生长在水中,而虾生长在水稻的下游。目前,虾米合作产业总规模已超过2000亩,成为官田村的支柱产业。谢南洋的家有了冰箱、空开关和热水器,有了新的生活。

截至2019年底,官田村集体年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8万元,村内58户记录在案的利卡贫困家庭的189人全部脱贫。每天看着虾米产业的发展,魏说他成了一个“养虾人”。

虾米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养虾的魏开始考虑开车送村民去养牛。“村民不仅需要摆脱贫困,还需要致富。养牛的好处是可观的。”

他从研究中了解到,村民赵明海在牛一建了一个养牛场,共有15头奶牛,年收入超过4000元。“奶牛不容易生病,成活率高,而且牛肉价格相对稳定。你可以试一试。”

“养虾人”变成了“牛郎”。自今年5月以来,养牛已成为官田村新的扶贫产业项目。

“我们决不能放松努力。我们必须继续发挥扶贫团队的作用,引导村民探索工业扶贫开发的新途径。”展望未来,魏对充满了信心。(梁建强)

责任:张静文

标题:村里的第一个秘书成了“养虾人”和“养牛人”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