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5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市级医院建立“医学科研、生产、科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岗位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医学技术人员专注于新技术、新设备、新仪器、新材料和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打破医院壁垒,深化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参与和推动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医疗技术人员可以提取至少70%的收入。

近年来,成都一直在深入规划建设国际医疗中心。虽然公立医院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医疗服务的内涵建设离高质量、高端化和国际化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促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向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提高的转变,迫切需要建设高水平的临床重点专科。

为促进相关临床专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更多的医学技术人员参与,通知明确支持取得药品和器械临床检验机构资格的医疗机构设立开展临床检验的研究床,支持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授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记者从《通知》中看到,医学技术人员取得了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论文、奖项等)。)在专业技术领域。根据成都市人民社会保障局对市级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实施激励政策的要求,医疗机构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奖励主要贡献者的办法。

同时,鼓励医疗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入股、股权激励、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参与临床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应的技术推广活动。《通知》提出,如果利用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至少可以从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中获得70%的经济利益,作为成果利益的分配。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奖励份额不得低于奖励总额的50%。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让一线工作和科学研究不再分离。

记者走访了解到,过去只有少数医学技术人员参与科研,他们大多主要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从学习和实践到工作和继续教育,医疗和技术人员一直特别重视临床技术,而对科学研究理论重视不够。此外,临床工作本身很繁重,医疗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精力进行研究。”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主席、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教授刘沙欣说。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一线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分离使得进一步改善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得困难。同时,科研成果与临床一线工作的使用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应用难以匹配。”在刘沙欣看来,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技术人员对患者的需求和一线治疗有着更直接、更准确的了解,让这些人参与到医疗技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可以很好地改变成果应用不匹配的现状。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医学研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临床服务,成果转化是重要环节。此前,成都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医疗单位在产权分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鼓励医疗技术人员以有利条件转化科研成果。例如,华西医院发布的《华西九条》释放了创新活力,通过提高成果转化收入比例、增加成果转化奖励的税收优惠、扩大横向资金使用自主权、鼓励医学技术人员离职后兼职创业等措施,刺激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这一次,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将成为‘加速器’,在促进临床专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刘沙欣说,这项政策激发了一线医疗技术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临床专家诊疗技术,还能使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

医药产业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是成都两年来最有效的改革之一。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夏北川表示,鼓励医学技术人员参与临床科技成果转化是成都市后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延伸,将改革范围扩大到具有科研能力的医疗机构,而不仅仅是大学和科研机构。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事实上,对于医学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最终应用到临床诊疗中实现成果转化,这一过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合作。“单个医疗技师很难独立完成临床专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团队合作和协作更有利于成就的转化。”刘沙欣说,今后,他希望进一步推动和鼓励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形成医药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格局,这对真正实现医药技术领域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夏北川表示,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岗位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为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李晟陶玉祥)

责任:张静文

标题:成都支持医生在诊疗中应用临床成果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