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0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阅读

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保护湿地逐渐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然而,保护工作的基础是什么?

实施8年的《苏州湿地保护条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苏州的自然湿地保护率已从2011年的13.5%上升至2019年的59%。湿地保护效果显著。

从繁华的古城吴江向东约15分钟车程,穿过繁华的1000亿级工业开发区,记者来到“另一个世界”的同里镇——高大的银杏、水杉、茂密的竹林、河流、沼泽和湖泊交织成一个密集的水网,鸟语花香,野鸭嬉戏...

这是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这里发生的变化应该从8年前颁布的当地法律《苏州湿地保护条例》开始。2012年2月2日,苏州正式实施了《条例》。

如今,苏州自然湿地的保护率从2011年的13.5%上升到2019年的59%,湿地公园的鸟类增加了100种,增加了40%。

自《条例》实施以来,苏州湿地公园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成为苏州人面临的一个难题。

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晓红表示,从2005年到2009年,苏州773个自然湿地中有50%以上发生了变化,净减少365公顷。

"填海和基础设施占用是导致湿地显著减少的两个关键因素."苏州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玉晴说。为了遏制湿地的减少,苏州市于2009年4月建立了江苏省第一个独立的湿地管理机构——湿地保护管理站。然而,实践很快证明,仅靠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湿地保护和发展的严峻形势呼唤湿地保护立法."赵晓红表示,虽然国家颁布了许多与湿地保护相关的法律,但从湿地保护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局限性。

2010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湿地保护立法纳入立法准备项目,2011年纳入年度立法计划。《苏州湿地保护条例》于2012年2月2日开始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管理的主体,重点是湿地保护管理制度、重要湿地认定、湿地征用和占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随着《条例》的实施,吴江小店湖村的湿地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1.5万亩的大型湿地公园被纳入保护范围。经过7年的努力,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于今年1月被正式授予。在公园的核心区域,为了不打扰野生动物,甚至没有安装路灯。这一湿地保护的成果也成为实施8年多的《条例》的缩影。在《条例》的保护下,苏州湿地公园近年来迅速发展,野生动植物日益增多。目前,苏州已建成市级以上湿地公园21个。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在苏州,许多建设项目需要评估鸟类和微生物的影响。

在苏州,许多建设项目不仅需要环境影响评价,还需要评估鸟类和微生物的影响。这是建设项目征收、征用或占用湿地的行政审查程序。“在我们要求准备的湿地保护计划中,应该评估鸟类和微生物的影响,”冯玉晴说,这相当于为红线范围内的项目开发设定一个绿色门槛。

划定湿地生态红线,确保湿地生态功能不减少,面积不减少,性质不变...随着《条例》的实施,湿地管理者更加自信。

废弃的高速取土坑、马场和垃圾填埋场...昆山花桥北部曾经有一块废弃的土地。但现在,随着《条例》的实施,它已被建成风景优美、种类繁多的天府国家湿地公园。仅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地区的鸟类数量从56只增加到了197只。

按照原计划,沪苏高速铁路将穿越吴江的元当湿地。吴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站副站长孙春刚回忆说,为了避免湿地遭到破坏,沪苏高速铁路修改了线路规划,将原来的直线线路改为s形曲线,增加了项目的资金投入,但避免了铁路对元当湿地的影响。"如果计划不修改,审计就不会通过."孙春刚说,这也反映了条例的法律地位。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在长江的常熟段,有一个伸入河中的沙滩,叫做“铁黄沙”。“这里过去非常荒凉。整个海滩上只有一些稀疏的芦苇。”当地居民卢林祥回忆道。随着《条例》的实施和长江保护力度的加大,铁黄沙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按照原计划,铁黄沙将成为一个物流基地。现在,随着规划的修订,铁黄沙将被建成一个大型湿地公园。

原始的生态滩涂与一片片向日葵、一片片芦苇沙沙声和一群群野鸭在水面嬉戏紧密相连……这个曾经荒凉的沙岛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生态花园。说起铁和沙的变化,周敏君非常激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在铁黄沙湿地观察了100多种鸟类。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白头鹤和东方白鹳,还有濒危物种,如黄胸黄鹂、斑点背大尾莺和震旦纪乌鸦。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增加公众参与,普及湿地保护

“现在,人们对湿地保护的关注明显增加了。”冯玉晴表示,在规划重大项目时,当地政府必须比较湿地保护的红线,绝不敢越界。冯玉晴回忆,2014年,吴中区西山岛通道扩建工程占用湿地,需要办理相关手续。起初,一些地方当局不明白为什么在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程序时需要湿地保护计划。为此,湿地保护部门主动来到现场协调宣传《条例》,最终及时办理了相关手续。“湿地保护如此严格,似乎未来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必须提前与湿地红线进行比较。”相关部门深受感动。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2013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执法检查时,苏州湿地的退化和流失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湿地被随意侵占和破坏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到2018年,当市人大再次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条例》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各区市呈现出湿地保护率提高、湿地功能改善、湿地环境条件改善的良好态势。苏州已确定102个重要湿地,恢复湿地面积超过4万亩。苏州湿地保护管理站因其出色的保护工作荣获第二届“中国生态湿地保护示范奖”。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成就的背后是许多努力和努力。近年来,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不断提高。《条例》实施后不久,苏州成立了“湿地自然学校”,这是一个科普教育的地方。2015年,喜欢参与鸟类调查的周敏君辞去了在一家外企的工作,加入了湿地自然学校,投身于观鸟事业。今天,湿地自然学校已经在这个城市建立了30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必须制作一份年度鸟类统计报告,以便主管部门做出决策。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沈亚婷的家乡就在公园附近。公园建立后,她从工厂辞职,成为公园的评论员。“我从小就住在这里,但我从未在湿地发现这么多可爱的野生动物。”现在,沈亚婷爱上了这份工作,并且对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了如指掌。每周,她都会给来到湿地公园的中小学生做公益讲座,告诉他们关于花、鸟、昆虫和鱼的知识,并分享湿地保护的故事,让每个人都能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2017年,“苏州昆山天府培训基地”在全国湿地人才培训基地——湿地公园成立。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现代化的湿地公园是基地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的戴晓华成为了一名培训教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湿地工作者讲述他们在栖息地恢复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不仅要管理我们自己的土地,还要分享我们的好经验和做法,这样湿地保护团队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冯玉晴告诉记者,随着苏州周边湿地科普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湿地了解湿地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热爱自然和湿地的好习惯。这难道不是实施《条例》的最大收获吗?”冯玉晴说。(王维俭)

《人民日报》(2020年4月16日,第14版)

责任:张静文

标题:苏州立法保护生态:湿地保护率八年增长四倍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