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6月10日,中国青年报——第二次为期三年的全国污染源调查结果今天公布。以2017年12月31日为标准日期,中国有358.3万个污染源(不包括移动污染源)。污染源广泛分布在东部地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北省占全国污染源的52.94%。

在358.3万个污染源中,工业污染源247.74万个,畜禽养殖场37.88万个,生活污染源63.95万个,集中污染控制设施8.4万个。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敏表示,普查人员对所有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排放进行了核算。共有380,000名人口普查人员参加,积累了1.5亿基本数据。

赵英敏说,这次大规模调查了解了中国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

在水污染方面,长江、珠江、淮河流域由于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大。从排放强度来看,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单位水资源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魏奋平原是我国单位面积空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

2017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为38.68亿吨,其中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和辽宁省占全国产量的42.43%。

赵英敏表示,通过普查,中国完善了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污染源和移动源等重点污染源的档案和信息数据库,记录了1亿多个数量级的数据,为中国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提供了支持。

目前的污染源普查与中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之间有10年的差距。在赵英敏看来,这10年的差距也是中国加速污染控制的10年差距。比较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污染控制的变化。

赵英敏解释说,最大的变化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急剧下降。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同口径数据相比,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07年下降72%、46%和34%。

此外,从污染源类型看,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产量分别增长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下降24%、50%和37%。与此同时,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减少84%,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少54%,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23%。

治疗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和除尘设施的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畜禽粪便处理能力普遍提高。十年来,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数量增加了86%。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厂数量增长8.22倍。

人口普查暴露的短板也将是未来中国污染控制的重点。赵英敏表示,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四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1000万吨,这些污染物今后需要减少。

赵英敏表示,人口普查还显示,农业和家庭来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很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排放贡献很大,工业、家庭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贡献很大。这些地区大多是无组织排放或非点源排放,因此很难控制和监督。数据显示,农村和西部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落后于全国或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投资。关键流域和关键区域的排放强度很高,需要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刘士信)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北省的污染源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责任:叶壮

标题: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河北省的污染源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地址:http://www.5xnr.com/teqxw/1278.html